今天是:2025年7月31日 2025年7月31日

0471-6920251

0471-3664877

0471-6960324

0471-6920457

周一至周五:上午 8:00-12:00 下午 2:30-5:30 (节假日另行安排)

周六至周日:上午 8:00-12:00 下午 休息 (节假日另行安排)

用药常识
    • 养生保健

    • 用药常识

    • 特色疗法

    二维码

    用药常识 首页 - 中医特色 - 用药常识

    厨中调味,药中乾坤

    发表时间:2025-07-17 阅读次数:39 文章字数:1889 字体:A+ A- 【关闭】

    厨房里常见的那些调味食材,其实不少都带有中药的属性。它们的药用价值,在传统中医理论里早有明确的记载。下面就从性味归经、功效主治和用法用量等方面,对几种有代表性的调料做些介绍。

    生姜

    【主要药性】辛,微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

    【基本功效】解表散寒,温中止呕,温肺止咳,解鱼蟹毒。

    【临床应用】

    1、风寒表证:本品辛面微温,能解表散寒,用于风寒表证。惟其力弱,多用于风寒感冒之轻证,可单煎,或与红糖、葱白煎服。若治风寒感冒之重证,多入辛温解表剂中作辅助药用。     

    2、脾胃寒证,多种呕吐:本品性温,归脾胃二经,长于温散中焦之寒邪。对于中焦寒证无论虚实均可配伍使用。又能和胃降逆,“凡呕者,多食生姜,此是家圣药”(《千金要方》,故可用于多种呕吐。因其以温中见长,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。可单用水煎温服,或与其他温胃止呕药同用以增强疗效。若治饮呕吐,常与半夏为伍,如小半夏汤(《金要略》;治胃热呕吐,每常与黄连、竹茹等同用。此外,将生姜切片,敷于内关穴,用伤湿止痛膏固定,也可用于呕吐及防止晕车、晕船。

    3、肺寒咳嗽:本品能温肺散寒、化痰止咳。凡肺寒咳嗽,无论有无外感风寒,或有痰无痰皆可应用。若治风寒客肺,肺气不宜之恶寒鼻塞,咳嗽胸闷者,每与麻黄、杏仁同用,如三拗汤(《和剂局方》。治咳嗽痰多,色白易咯者,可与陈皮、半夏、茯苓等同用,如二陈汤(《和剂局方》

    【用法用量】 煎服,3-10g,或捣汁服。本品易助火伤阴,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。

    花椒:


    【主要药性】味辛,性温,有小毒,归脾、胃、肾经。

    【基本功效】温中止痛、杀虫止痒。

    【临床应用】

    1、脾胃寒证:本品辛散温燥,入脾胃经,长于“行中道以能温中”(《本经疏证》),散寒凝以能止痛。凡脘腹冷痛,呕吐泄泻,“证属寒凝,诚为要剂”(《药性解》)。若治寒邪凝滞之脘腹冷痛,可单用研末,酒送服;或与高良姜、荜等同用。治胃寒呕吐,可与生姜、半夏同用。治脾胃虚寒之泄泻,可与白术、肉豆范同用。

    2、虫积腹痛:本品辛温,有驱蛔之功。若与乌梅、干姜、黄连等配伍,可用于腹痛时作,常自吐蛔,或手足厥冷之蛔厥证,如乌梅丸(《伤寒论》)。

    3、湿疹,阴痒:本品外用,有燥湿杀虫止痒之功,常用于妇人阴痒,湿疹瘙痒。可单用煎汤熏洗,或与苦参、蛇床子、地肤子等同用。

    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-6g。外用适量,煎汤熏洗。本品辛热,易伤阴动火,阴虚内热者慎用,孕妇慎用。

    小茴香:

    【主要药性】辛,温。归肝、肾、、胃经。

    【基本功效】散寒止痛,理气和胃。

    【临床应用】

    1、寒疝腹痛,痛经,少腹冷痛:本品辛温,能温肾暖肝,行气止痛,为治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,症见少腹痛引睾丸,偏坠肿胀的要药。常与乌药、木香、川楝子等同用,如天台乌药散(《圣济总录》)。若治肝经受寒所致少腹冷痛,或冲任虚寒、寒气直察之痛经,多与当归、川芎、肉桂等同用。

    2、脘腹胀痛,食少吐泻:本品辛能行气,温能散寒,入脾胃经。能温中散寒止痛,理气和胃止呕。为“温中快气之药”(《本草汇言》)。适宜于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,食少吐泻,可与高良姜、香附、白术等同用。

    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3-6g。阴虚火旺者慎用。

    肉桂:

    【主要药性】辛、甘,大热。归肾、心、肝经。

    【基本功效】补火助阳,引火归元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。

    【临床应用】

    1、肾阳虚证:本品辛甘大热,纯阳温散,入肾经。能“益火消阴,大补阳气,下焦火不足者宜之”(《本经逢原》),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。若治肾阳不足,命门火衰之腰膝冷痛,阳痿官冷,夜尿频多,滑精遗尿等,常与附子、熟地、山茱英等同用,如肾气丸(《金匮要路》)。

    2、虚阳上浮诸证:本品大热入肾,能引下元虚衰所致上浮无根之火回归于肾中。“若下虚寒,法当引火归原者,则此为要药”(《本草正》)。用于元阳亏虚,虚阳上浮之眩晕、面赤、虚喘、脉微弱等,每与辨治方中少佐以本品即可。

    3、寒凝诸痛:本品辛热温散,能温通经脉之寒凝而止痛,凡诸痛“因寒因滞而得者,用此治无不效”(《本草求真》),故为治寒凝诸痛之要药。若治胸阳不振,寒邪内侵之胸痹心痛常与附子、干姜、川椒等同用。治胃寒脘腹冷痛,常与丁香为伍,如丁桂温胃散(《部颁标准》)。治寒疝腹痛,常与小茴香、沉香、乌药等同用,如暖肝煎(《景岳全书》)。治寒凝气滞血瘀之妇女痛经,少腹冷痛,月经不调,经色暗者,常与当归、丹参、红花等同用,如痛经宝颗粒(《中国药典》)。

    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1-5g。本品辛热耗阴动血,故阴虚火旺者忌服,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,不宜与赤石脂同用。

    以上调味料若作为药物使用,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。





    文字:药学部

    初审:于蕾

    编辑:何萨楚日

    校对:贾素维 张翌

    复审:闫龙

    终审:赵立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