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药安全性问题已经是全球性普遍关注的问题。尤其在发生过“龙胆泻肝丸事件”、“鱼腥草事件”等药品安全事件后,有很多人对于中药的肝肾毒性有一定的顾虑。一些中药所产生的肝肾毒性是真实存在的,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。但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讲究整体观念,《医法圆通·用药弊端说》中说道: “病之当服, 附子砒霜皆是至宝; 病之不当服,参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。”这也告诉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中药毒性。那么,可能导致肾损害的中药有哪些?应该如何预防?
可能导致肾损害的中草药
1、含有马兜铃酸等毒性成分的植物药
(1)富含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和中成药
富含马兜铃酸( aristolochic acid, AA)成分的中药和中成药,如关木通、广防己、青木香(2005年版药典已不再收录); 2003 年以前生产的含关木通的中成药,如龙胆泻肝丸/汤、甘露消毒丸、川芎茶调丸、青宁丸、纯阳正气丸及排石颗粒等;2004 年以前生产的含青木香、广防己的中成药,如冠心苏合丸(含青木香)、养阴降压颗粒(含青木香)等。
需要说明的是:目前生产的龙胆泻肝丸(胶囊、颗粒、片)和其他国家标准处方中成药中的关木通已替换为木通(木通科),广防己换成防己(防己科)、青木香换成土木香(菊科)。研究显示,当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、冠心苏合丸中的青木香分别被木通、木香替代后,在成药中未检出马兜铃酸A。
(2)可能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和中成药
可能含有 AA 成分的中药和中成药,如马兜铃、天仙藤(以上两个品种2020版药典已不再收录)、细辛、寻骨风、杜衡、汉中防己、朱砂莲、马蹄香、山慈菇等;2017年10月,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公布了《含马兜铃属药材的已上市中成药品种名单》。
(3)其他植物药
广泛用于临床但可能具有肾毒性的其他植物药,如雷公藤、益母草、泽泻、穿心莲内酯、七叶皂苷等。有肾脏不良反应的雷公藤制剂包括雷公藤多苷片、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双层片和雷公藤总萜片等。
2、毒性较大的一些动物类药
毒性较大的一些动物类药,如鱼胆可致严重的肾衰竭,在临床上很常见;斑蝥也可导致肾脏等器官损害。
3、毒性成分比较清楚的一些矿物质类药
很多含重金属(汞、砷、铅等)的矿物质类药可导致肾脏等器官损害,如朱砂(硫化汞)、雄黄(二硫化二砷)、砒石(三氧化二砷)、轻粉(氯化亚汞)、硼砂(四硼酸钠)、铅丹(四氧化三铅)、升汞(氯化汞)、胆矾(硫酸铜)、代赭石(三氧化二铁)等
中草药相关肾损害的共性表现
中草药相关肾损害大多表现为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,早期可出现肾小管功能受损:夜尿增多,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下降,肾性糖尿,尿 N-乙酰-β-葡萄糖苷酶( NAG)、 β2 微球蛋白等小分子蛋白增高以及肾小管酸中毒等;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肾小球功能异常,表现为血清胱抑素 C、尿素氮、肌酐、尿酸增高,肾小球滤过率下降; B 超和 CT 检查可见双肾轻度缩小、皮质变薄,甚至形态不规则。
如何避免中药引起的肾毒性
消除“中药纯天然,无毒副作用”的错误观点。无论是化学药品还是中药,使用不当都会引起不良后果;
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、用量及疗程。中医讲究辨证论治,注重整体,不应简单按照西医的思维方式去使用中药、或者迷信单方、秘方,不应随意更改药量、剂型及服用方法;
要“中病即止”,不建议长期使用以上对肾脏有影响的药物。必须长期服药的患者应在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下使用,定期监测肝肾功。
避免同时服用其他对肾脏有影响的的药物,如布洛芬等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,利尿剂,降尿酸药,氨基糖苷类、利福平等抗菌药物;
儿童、孕妇、哺乳期妇女、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对肾脏有影响的中药;
在服药期间如有尿量异常、少尿无尿、血尿、夜尿增多、水肿等症状,应及时停药、就诊,检查肝肾功能。
(供稿/药剂科 罗涛)